炭精画炭精画俗称“炭画”“炭像”,是地道的中国民间美术,源自上海的“擦笔画”“月份牌”。早年的“月份牌画”,可以说是中国炭精画的雏形。月份牌画产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当时上海的商家、工厂的老板就请一些画家画广告画和海报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就产生了以郑曼陀、金梅生、李慕白、杭稚英、谢之光、金雪尘等一批画家,绘制比画工笔画还细腻的很富有立体效果的画,称之为“月份牌画”。这种画主要是以炭精粉为主,再用水彩颜料配合画出来的。由于过去的老月份牌画家画的作品存世极少,那时的月份牌画作品有的在美术出板社、博物馆和大收藏家手中,目前市面上是很难遇上月份牌画了。炭精画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炭精绘画艺术是一门能真实反映作品对象的独特艺术,尤以其特有的形象真实准确、光线自然柔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等优点而独为一体。炭精画是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镲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的一种特殊民间绘画形式。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这些特点都是其它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炭精画这一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作为绘画艺术,炭精画属单色绘画范畴。其独特的块面干粉揉色运笔方法,又不完全类同于素描。炭精画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素描所具有的那种线条排铺、明暗调子等框架,而在写实性上更优于调剂、调水、颜料的表现效果;尤其具有更强的立体感、丰富的色调层次、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因而博得人们的喜爱。绘制炭精画,首先要有精准的眼力,打好底稿;然后要有流畅的线描功底,要精准地定好画稿。再则是练好揉粉技法,画好画作。揉粉时要用排笔的前端醮少许炭粉,以纸试之轻重并将粉在排笔的前端揉匀,粉的轻重要做到心中有数,下笔要轻,用力要均匀,徐徐拖之。揉粉要由轻到重,逐步加深,万不可一次揉粉深度到位,那样揉粉易花而前功尽弃。揉粉小笔易黑,大笔易灰 ,所以要视情况需要选择笔的型号。揉粉技法有“拖拉法”和圆转法两种,揉粉时切忌用嘴吹粉。高坪区炭精画已于2010年申报为南充市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传承人是高坪区都京街道办事处的民间炭精画家林肇泽。1985年,林肇泽出差路过自贡,看见街边画摊上有人画炭精像,被深深吸引。回到南充后,他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研究。自己琢磨着做画笔,他把毛笔涂上胶水,等自然风干后,用剪刀剪出大大小小的笔尖。没有大面积涂抹阴影的材料,他就在空笔杆里面塞上棉花,做成涂抹工具,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改进自己的绘画工具。通过勤学苦练,其炭精画作品在国内外走红:1989年,林肇泽带着他的作品《肖像》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展,获得了省级三等奖,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肖像》的特写。2000年,四川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他“一级民间艺术家(炭精画)”证书。随后,他在南充市街头摆起了画摊,专为别人画像,这一画就是8年。2005年12月,他的炭精画作品《阳光下的微笑》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大展,获得特别纪念奖,并被主办方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的荣誉称号。林肇泽一边探索一边总结,写成了《炭精画和彩粉画速成技法》。林肇泽的炭精画大胆借鉴了艺术大师伦勃朗的素描画技法。他更探索创造出了炭精画抛光技艺,作品经过抛光后,甚至还可以用水擦洗,可以在上面泼墨,轻轻擦掉而无污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