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期。今年两会,文艺领域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如今,文艺事业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高涨,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艺作品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方向,代表委员积极热议和思考如何创造艺术高峰,凝聚精神力量这一时代课题。
“慢工细活”:创作饱满丰厚的艺术精品
“我们应该看到,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步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认为,文艺创作应敏锐地捕捉到新的时代气息,书写大时代人民火热的生活、全民奋斗的篇章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时代精神就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创作出聚焦新时代、反映新生活、展现新风貌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回应,也是文艺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探求的方向。”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看来,近年来,文艺界在创作思想、观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自觉,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力作,但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机遇中,还缺乏对“高峰意识”的认识和树立,文艺创作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浮躁”与“急就”。“要在文艺创作中体现深刻的社会关切、现实关怀和思想追寻。”范迪安建议,要营造一种远离功利影响、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使文艺创作者克服焦躁,真正沉下心来,练功磨剑,创作出饱满而丰厚的“慢工细活”,打造文艺精品,以“高峰意识”向“高峰目标”前进。
作品是文艺家的立足之本,如何创造“高峰”作品,“光有热情和决心远远不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认为,文艺家和文化管理者都需要关心如何使作品的思想精深起来,艺术精湛起来,技术精良起来。“要虚心学习,不断充电,关注社会发展变革,注重学习文艺理论,补充文史哲知识欠缺。要学会善于在生活中发掘、提取鲜活素材,激发独特的创意构思,以小见大地体现中华思想理念、美学精神,学会赋予作品丰富隽永的内涵。”在冯远看来,要想创作出能够与中国古代传统拉开距离、与现代西方艺术保持距离、与现实生活和人民零距离、与时代贴近距离、与高峰目标缩小距离,能够折射出历史与人民光辉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要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深度和厚度的人。
“作为人民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文艺家首先需要由己达人地树立‘铸魂立心’的意识,然后通过作品去感染并提升人民的思想情操、文化素质。”冯远表示,文艺家应当将故事情节、画笔书写的对象真正聚焦到人民大众看似平凡、寻常却具有闪光内质的生活万象中,聚焦到那些默默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做着奉献的万千幕后英雄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之中。“要用真切的体察感悟,用自己的真实语言,用创新的形式、技艺,包括绘画中的具象、抽象和新材料语言,倾注心力去创作文质兼美的作品,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锤炼和健全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思想境界。”冯远补充说。
用优秀艺术作品引领社会风尚
如何繁荣艺术创作?如何以文艺的兴盛推动社会进步?文艺作品如何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彰显向上的时代精神?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鄢福初认为,要通过创作健康的文艺作品来引领社会风尚。“健康的文艺作品是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精华的作品。中国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哲学经典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在继承这些宝贵财富的基础上生产更多健康的文艺作品。”鄢福初坦言,有了作品还要考虑如何进行宣传和传播。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搭建平台,建立适当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来孵化文化艺术的“时代偶像”,呼唤艺术名家,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始终推动主流思想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对于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高雅艺术进课堂很有必要。”鄢福初表示。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注意到,与“繁荣文艺创作”一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还有“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阿来表示,在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不应一味追求产量和点击量,而应回溯艺术创作的本源,深入人民群众、贴近社会变迁。阿来指出,尽管近年来网络文学在体量上呈井喷式增长,但精品力作并不多。一些创作者过于追求产量,过度强调依靠网络技术优势来获取点击量。在他看来,无论书写媒介如何变迁,作家关注的问题、追求的价值取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把新技术的“新”当成文艺本身的“新”,不免本末倒置。
“文艺创作既是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书写,更是以人民为主体、为背景,积极向上、于民有益的创作。”侯光明举例说,去年电影市场的“黑马”影片《战狼2》起初并不被看好,但最终创造了票房奇迹,其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回应了强起来的中国现实,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中国人的尊严。这是市场的信号,也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就是要增强作品表现对象的当代性,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认识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这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