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 佳 薛 帅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满足民众需求的重大举措之一。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近年来文化立法的一大突破,接下来如何切实保证其顺利实施?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畅谈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使更多民众享受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建言献策。
认真履行法律职责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部门要认真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认真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并从坚持正确的方向、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落实好政府的责任、扩大社会参与度四个方面重点落实。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在我国文化建设、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责,建立了‘政府监督检查+公众参与评价’双重监管机制,对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得起、管不好、运转难、效能低’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认为,要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的必要性。他说:“目前,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反映了历史任务的升级,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需要逐步提高需求的品位和质量,这就需要公共文化服务来承担其中的职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制定实施,实现了我国文化立法的重大突破,在文化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宣传普及好这部法律、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使法律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准绳。”
加强理念、创新手段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7年要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建议,通过互联网让老少边穷地区群众离公共文化再近一些。“实施‘互联网户户通扶贫工程’,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无线互联网建设,在原来‘网络村村通’的基础上,把互联网延伸到每个农户,实现‘互联网户户通’。同时,像许多城市提供互联网免费服务那样,为贫困地区百姓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并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老百姓的互联网知识培训作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国家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同时,也把这项工作作为基层政府组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考核内容之一,监督落实。”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广播器材有限公司的万文雅也建议,要推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网络的完善,大力构筑以政府带社区、社区联社区、社区联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交流模式,不断提高大众文体活动的能力和技艺水平。同时,要充分依托数字电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已有现代信息传输网络,大力推动文化资源信息上网,让广大基层群众能够就近、方便享用各类公共文化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菜单式”的便利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公共文化设施应着力创新拓展公共教育服务。他表示:“要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服务从馆内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民族精神的力量和艺术家的创造通过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与公众分享。中国美术馆将更多关注和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更多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推出面向打工子弟、自闭症儿童、环卫工人子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儿童艺术展览、沙龙等公益活动,彰显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坚持贴近基层群众
补齐基层尤其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提出,推动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制度设计,完善文化政策,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规划、资金投入、服务内容、队伍建设和管理利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其次,强化设施建设,坚持贴近基层,形成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从物质方面提供文化服务保障。深入推进改革,优化产品供给,以百姓文化需求为目标,以重大文化工程为着力点,以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引导社会文化艺术团队和中介组织积极参与,承担创作、生产、经营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任务,为群众提供先进的产品和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泗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秋香建议,要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增加各级图书室的藏书量。加强基层配套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建成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共建共享,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大应急广播工程推进力度,提供广播电视器材设备维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服务。此外,还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切实发挥服务效能。
今年两会,郑晓幸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的建议》。他建议,对现有文化站设施设备进行重新评估,宜增则增,宜简则简,充分发挥重点乡镇、特色乡镇的文化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将邻近乡镇所拥有的相同类型文化资源集中到一起,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优化组合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