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平
如今,奔波一生已年近花甲,记忆力减退很多,但幼时的诸多杂事,反倒觉得清晰起来,时不时在脑中显现。
细思起来,许多经历和感受,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就从当年小孩都经历过的——看小人书说起吧!
我小时候,生活在川东北的一个小城里,父母皆是丝厂的职员与工人,收入微薄。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手机等娱乐设施。
县城里唯一的社会娱乐,就是偶尔看看电影了。大人们是不常带我去看的,1角2一张的电影票,可买上一斤大米呢!若时逢有五分钱,看上一场儿童场,那就是过节了。
每当新电影的牌子,挂在城里四个十字路口后,其放电影的时间和电影名字,几乎可以瞬间传遍全城,家喻户晓,引起一片欢腾。
电影院儿童场也不是常有的,而且其电影品种较少。于是,看小人书就成了小时候的主要精神与文化享受了。
小人书即连环画,小方形,大人手掌般大,里面是故事连绘,每页下面摘有几行精简的文字。我们那时都称之为“娃娃书”。
县城里有个图书馆,周六下午和周日的时候,交两分钱就可以低价租看连环画。一到周末,那两间低矮的阅览室连里面小院的台阶边上,坐满了早早进来的小孩,只听见“哗哗”的翻页声,静如空谷。远远一观,黑头发的小脑袋密密地排列着,如蜜蜂吸蜜。
每逢周日干完家务活,去图书馆看连环画就是我的必选。久而久之,看书有了上瘾之感,常常过了周二,就开始掰指头计算还有几天到周末。那时,周六下午是有一节课的,然后还要轮值搞教室卫生等,其实心却早就飞到图书馆了。平时书瘾难忍时,就掏出舍不得买糖果水果吃,而攒下的几分钱,偷偷地去街边书摊,千挑万选,选出两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街边书摊上出租的连环画,是只能就地看不能带走的,也不是随便能任选自取的。凡新一点的,厚一点的,尤其是一些内容精彩的,老板一律每本租价要贵一倍,那几乎是我当时身上所有财产了。
慢慢地,我长大了,识字也更多了,对连环画不过瘾了,看起了小说等文学作品。再后来,成了小小的文学青年,走出了小小的县城。当然,这就是另一出故事了…… |